单月新受理16家配资网站平台,5月A股IPO受理节奏显著提速已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关注的是,北交所新受理了10家企业IPO申请,占总数62.5%,总计有三家企业2024年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这其中,美德乐净利润最高2.13亿元,联川生物净利润最低0.60亿元,而浙江永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励精密)净利润0.95亿元,在剩下7家企业中拔得头筹。
永励精密是于2025年5月29日在平安证券的保荐下向北交所递交其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的。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汽车用精密钢管及管型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1年10月19日的永励精密主要产品包括高强度双筒减震器管件、单筒减震器管件等应用于汽车减震器的底盘系统管件。
据永励精密此次北交所上市募资计划显示,其欲通过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新股以募集3.80亿元资金投向"扩建年产1,500万套底盘系统配套用管项目"和"新增年产360万套汽车转向管柱系统项目"等两大项目。
事实上,永励精密转型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并不久,在近八个月前的2024年10月10日,永励精密彼时刚刚在新三板挂牌并进入创新层。
回溯来看,永励精密资本化道路始于2022年,在当年的8月25日,永励精密与民生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欲登录创业板,四天后的8月29日,宁波证监局就受理了其辅导备案申请,但在2023年12月25日,永励精密却突然与民生证券签署了终止辅导协议。
21天后的2024年1月15日,永励精密又马不停蹄地与平安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 1月22日宁波证监局受理了其辅导备案材料。
谁料想,在八个月后的2024年10月10日,平安证券突然向宁波证监局报送了变更拟上市板块的专项说明,由创业板变更为北交所,彼时给出的理由是"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在经历了16个月左右的上市辅导后,2025年5月21日,永励精密成功收到宁波证监局下发了《关于对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工作的验收工作完成函》。
在收到验收工作完成函的当天,永励精密旋即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八天后的5月29日就获得了受理。
不得不承认的是,业绩飞速增长,为永励精密此次北交所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2023年中,受益于底盘系统管件收入同比增长了25.76%,永励精密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2.15%一举突破5亿元达到5.08亿元的前提下,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暴涨了56.26%,达到了8962.59万元。
慧炬财经注意到,在2023年,永励精密底盘系统管件中应用于新能源车型的产品收入同比增长了8,553.48万元,主要来源于对天纳克和比亚迪的销售,其中对天纳克理想车型的产品收入增长2,608.56万元,对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的产品收入增长3,212.28万元,对比亚迪海洋系列车型的产品收入增长1,474.65万元。
时间进入2024年,虽然永励精密业绩增长仍在继续,但扣非净利润增速却是进入了增长的瓶颈期。
在2024年,永励精密实现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了11.72%,对应实现扣非净利润9213.47万元,仅同比增长了2.80%较之2023年增速的56.26%已是大幅放缓。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永励精密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6.82%和26.74%。
不得不说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永励精密隐隐放缓的盈利能力,成为了其要实现IPO上市有待解决的客观问题。
应收账款占营收近半成隐患
对比亚迪应收账款余额飙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永励精密营收增长不断高企的应收账款风险隐现。
永励精密也不得不承认,截止到2024年年底,其应收账款回收的确已不及预期。
据永励精密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各期期末,其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632.31万元、20,612.29万元、26,147.77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7.58%、40.57%、46.06%,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2023年和2024年占营收比均超过四成。
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61亿元,同比增加了5535.4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46.06%,这意味着,永励精密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中有将近一半的款项未能及时收回,凸显了其面临较大账款回收风险的严峻局面。
从1.56亿元到2.61亿元,在2022年至2024年的最近三年间,永励精密应收账款余额复合增长率高达29.33%远超同期间营收复合增长率的16.82%。
尤其是2024年末,永励精密那高达2.61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速高达26.86%也是远超当期营收增速的11.72%。
实际上,应收账款规模越大,意味着回款的风险也就越大。
面对2024年回款难的现状,永励精密也无奈坦承,截至2025年4月30日,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收回比例为70.21%,应收账款尚有7,788.54万元未回款,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比亚迪未回款金额为7,204.79万元,占未回款金额的92.51%。
永励精密解释称,主要由于比亚迪的信用政策系2个月信用期+到期支付迪链(比亚迪发行的数字债权凭证,公司收到迪链的承兑期限通常为6个月,公司收到迪链后仍以应收账款核算)。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期各期末,永励精密对比亚迪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11.23万元、4,811.00万元、11,879.61万元,随销售额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这说明永励精密对比亚迪的账款回收面临极大的压力。惹眼的是,2024年永励精密对比亚迪的应收账款余额同比暴增了146.93%。
此外,永励精密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逐年下降,分别为3.15、2.80、2.43,持续低于行业均值的3.48、3.08、2.82。这一数据也在表明,其应收账款周转状况越发不佳,面临较大的回款风险。
在应收账款风险暗藏的前提下,永励精密此次IPO在扣非净利润仅增长了2.80%并无大规模增长优势加持的背景下,其需要拿出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稳定性的成长能力。
犹记得在新三板挂牌问询中,全国股转公司就要求说明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稳定性。
面临着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永励精密是否能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站稳脚跟,最终将取决于其是否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以便维持目前的盈利水平和市场地位。
典型家族企业控制 95%股份表决权
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规范遭质疑
事实上,“家族企业”式公司在闯关A股IPO上市并不少见,而永励精密也是家族企业典型化的代表。
据永励精密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兴海、王晓园、王媛媛、王芳芳、孙时骏、施戈,王兴海家族累计控制公司95.00%的股份表决权。
王兴海、王晓园、王媛媛、王芳芳、孙时骏和施戈等6人为家族成员。
其中,王兴海为永励精密董事,也是目前股东中持股占比最高者达到32.67%,王晓园、王媛媛、王芳芳为王兴海女儿分别持股15.33%、13.50%、13.50%,其中王晓园任职董事长,王媛媛、王芳芳分别任职营业部部长、营业部副部长;而孙时骏为王媛媛配偶持股9.00%任职董事兼总经理,施戈为王晓园配偶持股6.00%任职董事兼副总经理。
也就是说在永励精密,王兴海家族控制着整个企业的话语权。
典型的家族型企业上市,监管层重点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管理是否稳定和健全,是否会存在上市后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在此前的新三板挂牌问询中,全国股转公司就予以了重点关注,不仅要求说明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规范,还要求进一步说明是否适应公众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
诸多亲属携手掌控永励精密是否存在内部治理结构有效性的风险,目前尚难以判定,但可以预计的是,一旦永励精密IPO顺利成行,迎接它的不仅是数亿募集资金的补给,更有整个家族的资本狂欢。
以永励精密此次IPO预计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募集3.80亿元资金计划测算,王兴海家族持有的5400万股市值将达到10.26亿元,即使是持股数最少的施戈持有的360万股的市值也达到6840万元。
也就是说,只要永励精密IPO挂牌上市成功,那么王兴海家族中将批量诞生数位亿万富豪。
研发费用率逐年下滑低于同行均值
低研发投入技术竞争力从何而来
虽说永励精密净利润规模较大,但IPO变数仍存,尤其是其研发投入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永励精密研发费用分别为1,628.68万元、1,933.31万元、1,966.3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继2023年研发费用猛增后,2024年仅增长了1.71%,三年间复合增长率也仅为9.88%,不仅如此在研发费用率上,也是远远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
在2022年至2024年间,永励精密同行可比企业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04%、6.25%、4.86%,反观同期间永励精密的研发费用率仅为3.92%、3.80%、3.46%,且呈逐年下滑趋势。
而永励精密2023年突然大幅增长的研发投入,也是引人高度关注。
据永励精密披露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其投入的1,933.31万元研发费用中,主要三大类别之一职工薪酬同比增幅最大达到了28.43%。
慧炬财经注意到,在2022年1,628.68万元的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为546.96万元,到了2023年,用于职工薪酬的研发费用突然增长到702.44万元,增加了155.48万元。
对于2023年研发费用猛增了18.70%,其可能需要进一步说明合理性、真实性和归集的准确性。
慧炬财经发现,截至2023年12月31日,永励精密拥有研发人员58名,到了2024年末研发人员人数就减少至53人,在IPO递表前的关键一年,永励精密研发人员竟然出现了减少,研发费用同比增幅也仅为1.71%,如此低的研发投入,那么公司未来的技术竞争力从何而来?又是否真的能支撑起永励精密未来业绩增长及此次IPO梦想?
另外,数据显示,2024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研发强度3.57%,北交所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强度更是达到了5.04%,与之相比2024年永励精密研发投入仅为3.46%,不仅低于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研发强度的3.57%,与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的5.04%相比,也是差距不小。
事实上,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未来持续经营发展的核心,北交所定位于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对研发能力自然也是审核重点,尤其是目前北交所对研发费用的监管已经转变为更加精细化的监管方式,那么2024年研发费用仅微弱增长的永励精密,其研发能力能否获得北交所认可就引人关注,毕竟构建有力的技术壁垒护城河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营收增长背后应收账款高企成隐患配资网站平台,研发投入又远低于同行的永励精密最终能否发行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